永王东巡歌·其二
李白〔唐代〕
三川北虏乱如麻,四海南奔似永嘉。
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净胡沙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,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,似晋朝的永嘉之难。
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,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。
注释
三川:指洛阳。以其有河、洛、伊三川。北虏:指安禄山叛军。
东山:谢安隐居处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郁贤皓 编选.李白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204-205
2、
裴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230-233
3、
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297-303
创作背景
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(757)正月。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(即浔阳)。此诗宋本题下注云:“永王军中。”这组《永王东巡歌》即在永王幕府中所作,此诗为其中第二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裴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230-233
2、
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297-303
简析
《永王东巡歌·其二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两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,国灾民难之甚且危,目的在衬托后两句诗人的宏图大略,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,增强了诗的力量。这首诗艺术构思非常出色,欲抑故扬,跌宕有致,表达了在国家大难当头时,诗人希望像谢安一样从容镇静地破敌除患的爱国之心。
李白
李白(701年2月28日~762年12月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(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),一说山东人,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省秦安县)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李白为兴圣皇帝(凉武昭王李暠)九世孙,与李唐诸王同宗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行路难》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。 1128篇诗文 5967条名句
从军行七首
王昌龄〔唐代〕
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坐海风秋。(独坐 一作:独上)
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
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
撩乱边愁听不尽,高高秋月照长城。
关城榆叶早疏黄,日暮云沙古战场。
表请回军掩尘骨,莫教兵士哭龙荒。
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
前军夜战洮河北,已报生擒吐谷浑。
胡瓶落膊紫薄汗,碎叶城西秋月团。
明敕星驰封宝剑,辞君一夜取楼兰。
玉门山嶂几千重,山北山南总是烽。
人依远戍须看火,马踏深山不见踪。
赠邻女
鱼玄机〔唐代〕
羞日遮罗袖,愁春懒起妆。
易求无价宝,难得有心郎。
枕上潜垂泪,花间暗断肠。
自能窥宋玉,何必恨王昌?
乞巧
林杰〔唐代〕
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
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